一.格律
【资料图】
西方文字都以辅音和元音组成,元音通常为重音或逻辑重音,其它为非重音。在西方文字的诗歌中,诗人把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按一定之规建成诗句,形成轻重相间、抑扬顿挫的诗的节律,和中国古诗词中的“平平仄仄仄仄平”相似。作曲家为之谱曲时,必定是把词句中的重音节安排在音乐的强拍或相对强拍上,这是一个不可违反的法则。音乐的强拍如果和歌词的重音错位,就形成了“倒字”现象,是无法演唱的,这一点对外语歌曲翻译尤其重要。如果不懂得词和曲结合的规律,既不押韵,又轻重颠倒,只能算是失败之作。
符合原歌词格律的译词,是对应原曲可唱的必要条件。
二.押韵
1.
构成歌词格律的另一个基本因素是押韵,歌词通常是压尾韵(韵脚),即某歌词词行末尾的最后一个音节的音素按一定规律与另一歌词词行的最后一个音节的音素彼此相合,这就是押韵。
西方歌曲的用韵格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常见有以下几种:
① abab韵,即第一行和第三行押韵,第二行和第四行押韵;
② aabb韵,即前两行为一韵,后两行为另一韵;
③ aabccb韵,即第一第二行押韵,第四第五行押韵,而第三与第六行押韵。
歌词的押韵可参考“十八韵”和“十三辙”。在互联网和手机app普及当下,可充分利用汉语押韵工具和软件速查,比如网易云音乐app附带的“押韵助手”应用等。
2.
译歌的押韵,通常采用一韵到底的韵式,这主要是根据歌词的特点、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听觉要求,另外统韵可以使歌词在音韵上产生浑成完整的感觉,使之具有一种单纯和谐的韵律美。
所谓“一韵到底”,并不是句句押韵,而是遵循一个约定俗成的成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押韵”,也就是奇数行可押可不押,而偶数行必须押韵。所谓“逢偶数行押韵”只是个习惯的说法,不应机械地理解,在歌曲中,韵脚应以音乐的句逗为准。
“一韵到底”的歌曲最犯忌的是到末了却脱了韵,“出韵”是格律的大忌,会打破音韵美的完整感。
是说所有翻译歌曲都应“一韵到底”,对于歌词较长的歌曲,为避免听者产生单调、沉闷的感觉,有时也可考虑换韵,但它往往与原词的韵式无关,而是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分节歌如果不能一韵到底的话,要换韵就每段换韵,比如有3段歌词,就用3个韵,不可两段压同一个韵,另一段有为另一个韵,形成韵律重心的偏移。换韵频繁时,最好在转韵段落的首句的尾字就明确出现选定的新韵,构成新的起韵作为提示。
声韵有刚柔、洪细之别。通常发音口型开放、出声洪亮的为宽洪韵,如“一麻韵”、“十三豪”韵、“十四寒”韵、“十六唐”韵等;反之,则是细柔韵,如“七齐”、“八微”、“十姑”、“十一鱼”、“十二侯”等韵。宽洪韵宜于表现慷慨激昂、热列奔放的豪兴;而细柔韵宜于表现细致内在、委婉抒情的情调。押韵选用宽洪韵还是细柔韵,最好能与歌曲内容和音乐情绪配合一致。
声韵还有宽韵和窄韵之分,凡备有大量可供选择的字和词汇的,称作“宽韵”,如“十四”寒、“十五痕”韵、“十六唐”韵、“十七庚”韵等;凡字和词汇量较少的称作“窄韵”,如“五支”、“八微”、“十姑”、“十二侯”、“十八东”等;介乎两者之间的称作“中韵”;比“窄韵”更窄的称作“险韵”,如“四皆”、“十一鱼”韵。
语助词“的”和“了”通常不入韵。
宽韵可供选择的词汇多,用韵的时候挥洒自如、得心应手;而使用窄韵有时难免捉襟见肘。并且窄韵多为闭口韵,不容易演唱,因此有人喜欢用宽韵。宽韵的用得多难免给人偷懒取巧、“千人一面”之感,而选用窄韵虽然要多费心思,但运用得好,也会给人耳目一新、不落俗套的效果。总之,歌曲译配时选韵,为达到好的效果,应多尝试几种方案,换一种韵多试试,再试试。
3.
选用什么韵,通常先看每段歌词的末句,尤其是结尾句,判断一下可以使用哪几个韵目,然后倒推着看看前面其他各句能否适合所选定的韵目。此外,在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避免韵脚出现同字。
三.关于汉语诗歌的格律
汉字与西方文字不同,是由一个音节构成一个字,而每个单字都有它不同的声调,汉语(普通话)有四声,这是其他西方语言所不具有的特点,记住这一点对于歌曲译配来说十分重要:歌曲译配的成败往往取决于驾驭歌词以配合歌曲音调的能力。
汉语(普通话)的声调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让这两类声调在歌词中按歌曲音调交错出现,利用声调的高低、升降、长短的变化,形成语调的抑扬顿挫,才能形成律动感,让译词具有音乐性,这才是真正做到整首歌曲的翻译,也叫译配。
四.对译词字调组合的补充:歌曲翻译中的声调感
外语歌曲翻译为汉语(普通话)有不少同音(或不同字调)的词汇,这些词汇在说话或朗诵时,由于有语调和声调,人们完全能够分辨,绝不会听错。但是用来配入现成的曲调中,如果不注意字调与旋律的般配,就相当于旋律为你的译文标上错位的声调符号,于是就会产生歧义,让人觉得不知所云。
汉语(普通话)中的四声,其本身就包含着音乐上的旋律因素。必须澄清的是:单独的一个字,无论属于四声中的哪一声,把它配入曲调中7个音级的任何一个音,都无所谓“倒字”或“正字”。只有若干字连缀成唱词,与前后相邻的单字互相制约并与曲调相配对,才会形成“正字”或“倒字”现象。
歌词以怎样的字调组合才能和一定的曲调音高及走向相匹配呢?以双字组合为例(多字组合同理)下面是大致的配音规律
旋律走向:上行 相般配的双字组声调:
阳平——阴平 阳平——去声 上声——平声
上声——去声 去声——阴平
旋律走向:下行 相般配的双字组声调:
阴平——阳平 阴平——去声 平声——上声
去声——阳平 去声——上声 同声词
旋律走向:同音进行 相般配的双字组声调:
同声词或其他声调都可以,但在句末宜用平声或去声,不宜用上声。
“正字”是常态,“倒字”是非常态。字调的抑扬顿挫应当和曲调的高低升降紧密相配,但又不是绝对的。
在下述一些情况下,对“正字”的要求较为严格,而在另一些场合,对于“倒字”可以稍稍宽容:
1. 流行歌曲(通俗歌曲)、说唱风格的歌曲、吟诵性的歌曲、歌剧的宜叙调等,这类与口 语结合较为紧密、语调感较强的作品,对“正字”的要求从严;
2. 歌曲的主题句、高潮句、关键词以及结尾词,从严;
3. 前后紧挨着的两个音,音程幅度较大,呈上、下行跳进的,则对“正字”的要求从严;
4. 位于弱拍的语助词、虚字、轻读字或单个字可以从宽;
5. 节奏短急紧密、旋律呈平稳进行或级进进行的;或者节奏舒缓、拖腔抒情的,可以从宽;
6. 单个字,即不是双字词或四字成语的,也从宽;
7. 歌词中,时有某些词语反复咏唱,只要其中有一次以上是“正字”,其他“倒字”也就从宽处理;
8. 分节歌(一段旋律,两段以上的词)中,绝大多数部分应该尽量做到“正字”,个别地方“倒字”则可宽大处理。
总而言之,歌曲翻译的质量,除了考察它对内容的恰到好处的传达,考察它对文学语言、节律和韵律的恰到好处的把握之外,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就看译配者在多大程度上处理好“正字”和“倒字”的问题。“倒字”现象是歌曲翻译技巧中最常见的、不宜克服的病症,当然如果不是做“配歌”,只是作为纯译词的译文,又作别论。
关键词:
Copyright 2000-2021 by www.jiaoyu.news3.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